(通讯员 黄培)为深化科研内涵建设,助力青年教师成长,近日,我院举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选题指导会,特邀张兆国教授、张少堂老师为学院九位博士教师“把脉开方”。会议通过“专家问诊-精准指导”的模式,展现学院推进科研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布局。郭院长主持,全院九名博士教师及科研骨干教师共同参与,现场学术氛围热烈。
近年来,学院始终将科研创新作为学科发展的动力之一,聚焦“数字经济”“绿色创新”“产业链优化”三大战略方向,构建有制度保障、平台支撑、团队协作的三位一体的科研生态。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阶梯,推动学科交叉、校企协同、数据共享的立体化研究网络建设,形成方向引领、梯队互补、协同攻坚的良性发展格局。
会上,九位博士教师的申报课题集中体现学院科研布局的前瞻性与实践性。黄培、焦骜博士锚定产业链安全与风险防控,分别从半导体产业危机传导模型构建、区域贸易协定环境规制对供应链韧性的量化评估切入,为产业安全治理提供理论支撑;牟宁、马明明博士紧扣“双碳”目标与数字化转型趋势,解析ESG治理赋能绿色创新的融资约束机制,探索数字技术驱动企业绿色转型的协同路径;谭云霞、付敏博士深耕数字技术赋能领域,围绕绿色产业链生态系统演化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,提出动态模型与政策建议;孙慧慧博士响应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,设计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动态评价体系,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;温泉博士聚焦能源经济领域,创新原油价格预测算法模型,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提供决策参考。这些选题既彰显学科交叉融合特色,又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获得专家高度认可。
张兆国教授从“顶天立地”视角提出优化建议,强调“理论研究需立足学科前沿构建框架,更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提炼真问题”,鼓励青年教师从微观机制切入,通过案例深挖形成差异化创新,细致入微地从选题、方案、数据、行文、格式等方面进行指导;张少堂老师针对申报共性问题,并结合具体案例解析技术路线可视化与格式规范要点。郭院长总结指出,学院将持续推进学院科研沉淀发展,建立青年学者-骨干教师-领军人才的递进式培养机制,对重点项目实施全程追踪帮扶管理。
此次指导会既是科研能力提升的实战演练,更是学院强化学科特色的关键落实。面向“新商科”建设目标,学院将以国家级项目申报为突破口,深化有组织的科研模式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以科研创新作为学科建设的驱动力,为学校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体系贡献商科智慧。